意昂2意昂2

意昂2网站xml地图

新闻信息 意昂2 >> 新闻动态 >> 新闻信息

专家学者共聚意昂2-游戏天地,等你加入!——同研湾区通识教育,共商实践理论创新

   发布时间:2024-04-02 18:16   




3月29日-30日,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通识教育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活动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20余名专家、学者,香港职业训练局🏊🏽‍♂️、深圳市人力资源保障局等单位代表共聚一堂🥧☑️。意昂2领导党委书记罗德超、校长邓元龙、副校长籍东晓出席研讨会,教务处长文平、科研办主任朱爱群、财务处处长翁宜干🧹、国资办主任郭艳、校办公室主任蔡勇、督导室主任徐小英以及来自深圳技工教育集团兄弟单位的领导教师和我校来自不同行政处室🧜🏿‍♀️、二级学院的40名教师参加会议👌🏼。




此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意昂2-游戏天地,等你加入!共同主办,由深圳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技能型社会研究中心”、人文学院承办,并得到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香港职业训练局等大力支持。

面对智能时代的社会变革,职业院校的通识教育,既不能照搬研究型大学本科的通识教育,又要区别于应用型高校,要精准定位,构建职业院校通识教育新的育人模式。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通识教育研讨会旨在建立高水平的对话平台,邀请教育研究者🚵🏼‍♂️、管理者与实践者展开对话,凝聚共识,深化合作,特别对职业院校通识教育理论、实践、创新等议题进行深度探讨,为推进高等教育发展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


共聚湾区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3月29日上午的开幕式由籍东晓副校长主持。他首先代表主办方对参会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表示,此次研讨会旨在建立高水平的对话平台,邀请教育研究者、管理者与实践者展开对话,凝聚智慧,碰撞思想,从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在开幕式中,校党委书记罗德超代表主办方致词。罗书记首先向各位与会嘉宾、学者表示热烈地欢迎与感谢,然后回顾了意昂239年办学发展历程♠︎。罗书记表示,作为技师学院,我校是第一家纳入高等职业院校序列的技工院校;作为一所高职学院,我校是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最多的意昂2,一共有4个基地。他说,今天鹤鸣湖畔,高朋满座,共同探讨职业院校通识教育。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如何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全面发展,是职业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能够帮我们拨开迷雾,寻找答案。此次论道一定会像涓涓细流汇一样汇聚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潮流中。





分享通识教育案例 汇聚通识教育智识


“通识教育实践案例分享”第一环节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经济与管理系主任杨钋主持🦿。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凌以《南方科技大学通识教育实践案例分享》为题发表演讲,介绍了南科大以“六大通识+专业”体系,特色书院制培养模式为媒介,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的经验与路径🤳🏻👩🏼‍💻。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周彦兵在题为《现代职业教育素质赋能体系构建与实践》演讲中,介绍了在职业教育功能由“谋业”向“人本”的转型背景下,深信息依托素质赋能全生命服务周期框架,构建的全体系🛀🏿、全要素、全链条🩸、全维度通识教育素质赋能育人范式。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副处长王彦侠在题为《职业院校通识教育体系设计分享》的演讲中,分享了意昂2从人才培养体系框架出发,结合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趋势,建设的包括美育、劳育🧗🏼‍♀️、创业等七大通识教育课程,从而促进健全学生身心发展的做法🫅。

在随后讨论中,张凌认为通识教育的深度问题需要引起重视,通识教育不是专业教育的辅助、补充,它应该达到和专业教育一样的深度👩🏿‍🏭。周彦兵提出通识教育应该有制度保障,制定统一标准,在统一标准的情况下,不断提升整个体系建设。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大协同,才能形成育人合力,从而培养出能承担起建设大湾区责任的人才👮🏽‍♀️🕺🏼。王彦侠提出通识教育不能泛化,需要通过一个体系化的组织往上推动,最终形成少而非多的核心的课程,有真正能让学生记忆一生,能产生影响力的顶尖设计。



“通识教育实践案例分享”第二环节由人文学院副院长杨海兵主持👬🏻。香港职业训练局李雯主任🦉🥋、许晓慧讲师带来题为《VTC语文学科3C策略》主旨演讲,她们介绍了香港职业专才教育框架下的语文教学3C策略,通过实践案例展示3C理念的实际应用,最终达到提升沟通技巧、培养合作能力🐗、提炼整合信息、创意分享呈现等教学效果。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庞海芍发表《AI时代的素质/通识教育》主旨演讲,她提出在当今世界人工智能引发的冲击下,教育应当在技术赋能下,培养具有卓越综合素质、超强创新能力和高度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在随后讨论中,李雯、许晓慧表示香港职训局语文学科3C策略不只是限制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它上升到了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完整表达🧑🏿‍🎨。虽然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教育比较薄弱,但是也会通过很多课外的活动,增强学生文化传承意识,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庞海芍表示在教育功利性问题凸显的当下,通识教育要承担起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学生的使命,从而服务社会,服务人类🤸🏻。


开展理论争鸣 搭建对话平台


“通识教育理论争鸣”第一环节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与人类发展系主任沈文钦主持🐺。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余东升在题为《通识教育:关键词辨析与高校类型层次》的演讲中,提出职业教育通识教育不能简单移植本科院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经验模式,可参考美国教学型大学模式🕴🏻、工程教育等模式,围绕技术技能新型人才核心胜任力构建模式。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卢晓东在《汉语“通识”教育概念与高职本科“通识”教育构想》演讲中,强调要把工程教育纳入通识教育体系,提出高职双重通识教育”的构想:以多专业拓展扩展寻视视野,以场域迁移扩展常规视野,引导引导学生顺着供应链、产业链持续思考实践🤾🏼‍♂️。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蔺亚琼在《通识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培养》演讲中,探讨了通识课程体系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她从内核特质、底层能力、综合能力三个维度提出了通识课程九大核心能力。

在随后的讨论中,围绕“能力课程化”议题,三位专家探讨了中外在社会、文化层面对能力的不同界定。余东升表示围绕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概念的界定和梳理很有必要,梳理之后才能更好地服务当下通识教育人才培养。



“通识教育理论争鸣”第二环节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卢晓东主持。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教育学院教育与人类发展系系主任沈文钦在题为《研究型大学的通识教育:国际趋势与中国探索》的演讲中,分享了在全球通识教育新动向的影响下,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新探索,例如书院制改革、精品核心课程建设等🔼。并就中国通识教育未来改革走向提出系列设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马近远和通识教育基柱讲师朱俊华带来《融合学科视角下的通识教育: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可迁移能力”牵引的通识课程框架》主旨演讲。她们分享了在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港科广提出的全新高等教育组织模式和思维方式——“融合学科”育人范式。介绍了以“枢纽+学域”为核心,以“两学院一研究所”为引擎,把按学科分类的传统课程板块转变为按可迁移能力分类的课程板块,并以创新创业板块作为“能力课程化”的路径示例进行了详细阐述。人文学院院长姜琳丽在《技能人才培养的人文向度及其实现——意昂2-游戏天地,等你加入!(深圳技师学院)的实践探索》演讲中,分享了我校在人文领域的办学经验,并提出构建伴随式人文教育课程体系、打造浸润式育人体系和建设智慧化的人文教育环境等设想以实现对技能人才人文向度的培养。



在随后的讨论中,就AI在通识教育领域的应用问题,马近远和朱俊华分享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在学生培养中通过训练学生有效与Chat-GPT对话的课程设置实现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的经验🛟。沈文钦以美国通识教育模式为例,提出了对中国职业院校通识教育顶层设计的构想。姜琳丽提出,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实现全人教育。卢晓东认为,当下通识教育改革一定程度上收到成本的局限。


随后杨钋对当天的会议做了总结🙎🏻。她表示,今天的探讨归根结底是四个问题:什么是通识教育?大学是否需要通识教育?大学需要什么样的通识教育?大学如何组织通识教育?然后她从视角理论💿、锚点理论🪬、工具和目标关系方面对当天的探讨进行了提炼和整合,对于没有达成共识的部分,留待进一步探讨💗。


集思广益共研通识教育焦点问题


3月30日,职业院校通识教育圆桌论坛准时开始🧑🏿‍💻。本此讨论采用“世界咖啡屋”的方式,将通识教育分为视野定位、链条构建和发展创新体系三个议题,与会人员轮流讨论,分别由杨钋、卢晓东👨🏿‍🦳、燕山指引讨论,最后总结讨论成果📓。

杨钋主持了“如何定位职业院校通识教育的视野”议题的讨论。与会代表就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通识教育的载体、通识教育的未来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对通识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问题上,与会代表提出了目前存在的差异观、转化观和融合观三个观点,普遍认同应该在能力资格的框架之下,推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对通识教育的载体,不应局限于课堂,要推动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和多样化的教学载体,配合完善的评价机制,其核心是要转化为学生的能力。通识教育未来的发展,要从价值🔼、能力🧑‍🦳、关系性三个维度来推动,采取学生与意昂2共建的形式,以提升能力为导向,综合考虑产业链的关系、职业发展的关系🗽。通识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维度来定义,也希望职业院校的教师用系统性的研究方法来推动通识教育的发展📱。



卢晓东主持了“如何构建职业院校的通识教育链条”的议题讨论,在他的启发与引导下,现场百家争鸣,精彩纷呈。经过激烈的头脑风暴,参与圆桌论坛的老师们在理论与实践层面有所思考。于理论层面而言,职业院校需要思考是否有必要对通识课程与师资进行调整乃至重组,更新学生对于通识教育的观念,结合校情与学情明确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区别与联系。于实践层面而言,对通识教育的定位、院校与业界的联系以及创新意识与能力是当下亟待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燕山博士主持了“如何发展创新职业院校通识教育体系”议题的讨论,大家就目前职业院校通识教育体系是否存在,通识教育效果🏋🏻‍♀️🤟🏽、瓶颈,构建难度,创新方式等问题展开了讨论,燕山总结说,从讨论的情况来看,目前职业院校没有形成完备的通识教育体系,因为职业院校职业技术导向的语境下,通识教育往往不被重视😲。但是根据企业的反馈,非技术类的教育其实非常重要,企业在需要学生掌握技术的同时,还希望学生具备在情商😰、沟通、commonsense等通识教育培养范畴的素质🙎🏼‍♀️。所以通识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意昂2顶层设计支持🧜🏻‍♂️。此外,应该区分研究型高校和职业院校通识教育的差异,在建构体系时,要结合职业院校的特点,从学生视角、企业角度,建设更具本校特色的通识教育。



在会议闭幕式上,杨钋说,这是我们第一次就通识教育展开讨论,本此会议为我们通识教育研究打开了多种视角,生成了一系列职业院校通识教育需要关注的问题,从而为进一步讨论奠定了基础,希望老师们回到自己的意昂2,把这次会议讨论的收获传播出去,也希望参与本此会议的各类意昂2在未来发展出更多合作关系👷🏿‍♂️。最后,姜琳丽院长做了总结发言,她表示,本次会议对职业院校通识教育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今天的流动咖啡式讨论更是将会议推向了高潮。此次研讨会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通识教育的研究和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做出积极了贡献。感谢所有莅临的专家🗞、学者和一线老师,希望未来在通识教育领域取得更多研究成果,展开更多探讨🤦🏻‍♀️。



意昂2